學寶教育旗下公務員考試網站
網站地圖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主頁  >> 行測資料  >> 言語   
言語
行測片段閱讀常考題型梳理一:主旨概括題
http://m.wbuztre.cn       2019-02-13      來源:山東公務員考試網
【字體: 】              

  片段閱讀,是行測言語理解模塊中非常重要的一種考查方式,它和邏輯填空各占言語模塊的半壁江山。片段閱讀常考的題型有以下五類:主旨概括題、細節(jié)理解題、下文推斷題、語句銜接題、語句排序題。由于此類題目題干長,閱讀費時,很多同學在作答時往往不知如何入手解題。


  為了幫助同學們拿些這類題目,接下來,小編將分五期一一講解這些題型,希望能給大家?guī)韼椭?/p>


  今天,我們先來學習第一個題型--主旨概括題。


  主旨概括題是片段閱讀中非常重要的題型,無論是國考還是省考,考查題量都很大。比如,國考地市級試卷2019年有6道,2018有10道之多,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什么叫主旨概括題?


  是指理解文段的中心思想,找到主旨所在。


  提問方式主要有:


  1.文段意在說明/意在強調/意在表明的是......


  2.文段主要說明/主要談論/核心觀點是......


  3.對文段內容/主旨概括最準確的是......


  4.文段/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是......


  二、如何快速找到主旨句?


  方法有兩種:

 

宏觀結構法

總-分(分-總、總-分-總)結構

主旨句為總句,常見于句首或句尾

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結構

解決問題的對策或方法為文段的重點

微觀關聯(lián)詞法

因果關系、轉折關系、并列關系、遞進關系、條件關系、假設關系等

主旨句一般在結果、轉折的內容、遞進后的內容、條件內容、解決方法或建議等。


  學習完解題方法,下面我們來看一道經典真題:


  【經典真題】


  高校專業(yè)的設置應該是高校、政府、市場以及社會等多種力量多重考量的結果,過于強調某一方面必然會導致失衡。要實現相對合理和均衡,就要在制度上提供平臺,比如確保大學在設置專業(yè)時經過教授委員會或學術委員會等專門機構的集體論證。教育主管部門也應推動并尊重現代大學治理模式,在專業(yè)設置上給專業(yè)組織更多的自主權。在消除不合理的制度因素之后,社會在評價高校專業(yè)時,才有可能以理性平和的心態(tài)看待不同專業(yè)的就業(yè)狀況,而不是把就業(yè)率的紅牌等同于“專業(yè)不好”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   )


  A.教育主管部門應給予大學更多的自主權


  B.制度建設是保證專業(yè)評估合理性的基礎


  C.高校的專業(yè)設置應該考慮多方面因素


  D.就業(yè)率不是評價專業(yè)好壞的唯一標準


  【解析】正確答案為B。此題是主旨概括題,具體解題過程戳下面視頻↓↓↓
  


  提醒:以上視頻來自公考通網校,更多視頻可到【公考通網校】查看。

 

  看完了老師的講解,我們再來做一組公考真題,看看你是否真的會做了:


  【例1】(2019國考副省級37題)我國要在21世紀中葉建成世界科技強國,科學文化建設將在這個歷史進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在這個方面,我們有必要增強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不僅表現在對既往文化貢獻與價值的認同上,更表現在融匯各種優(yōu)質的文化資源、創(chuàng)造新文化的信心和決心上。盡管全面挖據和傳承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科學因素、充分認識我國歷史上對科學發(fā)展做出的貢獻十分必要,但更需要思考如何在未來的科學發(fā)展和科學文化建設上,做出對世界有重要貢獻的新成就,這應該是增強文化自信更重要的一個方面。


  這段文字主要說的是:


  A.文化自信表現在文化資源的整合和創(chuàng)新上


  B.科學文化發(fā)展是建設科技強國的核心


  C.判斷中國科學發(fā)展對世界所做貢獻的標準


  D.科學文化建設中增強文化自信的途徑


  【解析】正確選項D。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引入話題“科學文化對于我國建成世界科技強國意義重大”。緊接著提出要實現這一點,我們需要增強文化自信,以及提出文化自信的兩點表現。尾句為文段的主旨句,“盡管全面挖掘和傳承.....是增強文化自信更重要的一個方面”。轉折關聯(lián)詞“但”之后強調了增強文化自信更重要的一個方面,即增強文化自信的途徑。


  第二步,對比選項。D項是對文段主旨句的同義替換。A項偏離重點,為主旨句之前的內容,且缺少核心話題詞“科學文化”。B項偏離重點,為首句話題引入的部分,且缺少核心話題詞“文化自信”。C項中的“標準”無中生有。


  因此,選擇D選項。


  【例2】(2019國考副省級48題)“脫貧”不僅是政策語匯,也是文化社會學的范疇。近年來,農村調研、鄉(xiāng)村報道不斷反映出一個規(guī)律——物質的貧困和文化的落后是一體兩面,精神的安放與脫貧的實現需要同步達成。因此在評價扶貧工作成績時,除了要用人均純收入、可支配收入等數字標準,要看住房安全、基本醫(yī)療這些生存保障,還應該多拿“人文的尺子”量一量,其結果才更為精準。很多經驗表明,某一地區(qū)的發(fā)展機會未必取決于該地方的自然稟賦,但一定與其人群的價值取向和生存理念息息相關。唯有開啟民智,培養(yǎng)起“精氣神”,才能讓脫貧成果更持久穩(wěn)固。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A. 當下貧困地區(qū)的地方文化建設任務艱巨


  B. 鄉(xiāng)村文化建設應該以可持續(xù)發(fā)展為原則


  C. 扶貧的最終目標是實現生活方式的變革


  D. 精神脫貧應該成為評價脫貧工作的指標


  【解析】正確選項D。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談到“脫貧”不僅是政策語匯,也是文化社會學的范疇。第二句談到近年來的農村調研、鄉(xiāng)村報道不斷反映出一個規(guī)律,精神的安放與脫貧的實現需要同步達成。接著通過“因此”提出結論,即在評價扶貧工作成績時除了看基本生存保障,還應拿“人文的尺子”量一量。接著通過“很多經驗表明……”“唯有開啟民智,培養(yǎng)起精氣神……”這兩句進一步對前文觀點進行論證。文段的主旨句為“因此”之后的結論,強調評價扶貧工作成績時,人文標尺的重要性。


  第二步,對比選項。D選項是文段的重點內容也是文段意圖所在。


  因此,選擇D選項。


  【例3】(2018國考地市級37題)南京在歷史上的名字變化或褒或貶,根本源頭在于統(tǒng)治者的好惡。不惟南京,同樣原因也引發(fā)了其他地名的變遷,宋廷平定方臘起義之后,深恨江南百姓造反,藝術修養(yǎng)最高的皇帝宋徽宗遂在地名上做文章:方臘的兩個活動區(qū)域,歙州被改成徽州,取的是“徽”的本意“捆綁束縛”;睦州則被改成嚴州,意思更是不言自明的。相比之下,朱元璋為避國號諱,取“海定則波寧”之義,將明州改成寧波,已是很“友好”了。


  這段文字主要介紹了(  )


  A.地名變遷背后的政治因素


  B.歷史事件對地名的影響


  C.古代帝王在地名方面的偏好


  D.統(tǒng)治者對某些地域的好惡


  【解析】正確選項A。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提出南京地名變化的根源為“統(tǒng)治者的好惡”,接著舉例說明其他地名的變遷也在于統(tǒng)治者的好惡,所以整個文段都在強調地名變遷的原因為統(tǒng)治者的好惡,即政治因素,對應A項。


  第二步,排除選項。B項的“歷史事件”只是舉例部分的內容,非文段重點,排除。C、D兩項均沒有提及“地名變遷”這一主題詞,排除。因此A項當選。


  以上就是我們今天的全部內容,學會解題方法不等于會熟練使用,同學們一定要多做練習。片段閱讀的第二期,敬請期待!



互動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