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理解是公務員考試行測科目中的必考題型,掌握其答題方法勢在必行。下面山東公務員考試網(m.wbuztre.cn)就向考生介紹五種答題方法。
方法一:聯系上下文
在詞句理解型題目中,所考查的詞語或句子的含義常常是對其本身的含義進行引申,或是臨時被賦予更為深刻的含義,這時必須將詞語或句子放至整個文段中,聯系上下文的內容來進行分析。
【例題】中國消費信貸市場的現狀,使得對中國銀行業(yè)投入巨資的西方銀行在信用卡業(yè)務上仍是投資,沒有盈利。不過,外資銀行對中國信用卡市場并沒有失掉信心。雖然中國的消費者沒有透支消費的習慣,而這個“硬幣”的另一面是中國居民的個人負債率很低,中國內地的個人消費信用市場才剛剛開始發(fā)展,這對外資銀行是極具吸引力的。
這段文字中的“硬幣”指代的是( )。
A.中國銀行業(yè) B.中國消費信貸市場
C.中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 D.中國居民的經濟狀況
解析:題干要求找出“硬幣”一詞指代的內容,需聯系上下文進行判斷。根據“硬幣”所在的句子可知,“硬幣”的一面是“中國的消費者沒有透支消費的習慣”,另一面是“中國居民的個人負債率很低”。再往前看,具有兩面性的是“中國消費信貸市場”,一面是對中國銀行業(yè)投入巨資的西方銀行在信用卡業(yè)務上還未盈利,另一面是外資銀行對中國信用卡市場并未失去信心。正是“中國的消費者沒有透支消費的習慣”,所以外資銀行的信用卡業(yè)務暫未盈利,也因“中國居民的個人負債率很低”,所以外資銀行信心未失。綜上,可知“硬幣”指的是“中國消費信貸市場”,即B項為正確答案。
方法二:劃分層次
這里的層次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句子結構,二是句間關系。劃分句子結構有助于對句子的理解,同時也往往是理解重要詞語的關鍵。一般而言,劃分句子結構只要抓住主謂賓即可。有些題目不需要仔細劃分句子層次,只需理清各分句間的關系,就可以迅速得出答案。
【例題1】 無論什么文章,一旦選進語文教材,就不再是原來意義上的、獨立存在的作品,而是整個教材系統中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基本功訓練的憑借”。
“基本功訓練的憑借”是( )。
A.收入語文教材中的各類作品 B.那些保持原來意義、獨立存在的作品
C.整個教材系統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D.那些不再是原來意義上的、獨立存在的作品
解析:題干是一個復句,抓住句子的謂語,句子的層次為:“……不再是……而是……是……”。三個謂語動詞為并列關系。也就是說,作為最后一個“是”的賓語,“基本功訓練的憑借”與“不再是”、“而是”的賓語是并列關系,而非主賓關系。由此可以很快排除作“不再是”、“而是”賓語的B、C、D三項。答案為A。
【例題2】 農村文化是一套處境化的生產和生活經驗體系,它由該社會的生產和生活條件所決定,無論如何“先進的”文化從外面輸入到這樣的社會也是脫離實際的。
對這段話中“處境化”含義的理解,以下最準確的是( )。
A.與農村各地生產、生活經驗相適應的 B.適應農村實際發(fā)展變化的
C.與當地農村社會實際相聯系、相融合的 D.與先進文化發(fā)展相適應的
解析:要理解“處境化”需聯系上下文。分析可知,第二分句是對第一分句的進一步解釋說明。由此可知,“處境化”指的是“由該社會的生產和生活條件所決定”。四個選項中,A項與之最相符。
方法三:分析修辭手法
在詞句理解型題目中,有些詞語或句子會運用修辭手法。在這種情況下,結合修辭手法的特點更容易理解詞句的含義。
【例題1】華盛頓國立氣象研究所的墻上有這么一句話:“當我們做對了,沒有人會記得;當我們做錯了,沒有人會忘記。
氣象研究所的墻上寫這句話的目的是( )。
A.希望人們多理解氣象工作的困難和苦衷
B.督促員工致力于杜絕工作中的任何差錯
C.勸勉員工甘于默默無聞、不計個人名利
D.突出氣象研究工作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
解析:題干中那句話采用了對比手法,強調的是后半句“當我們做錯了,沒有人會忘記”,意在告誡、督促員工在氣象預報工作上要認真負責,避免出現任何差錯。故本題答案為B。
【例題2】人口的激增,讓地球的糧食供應面臨嚴峻的考驗,有科學家預計,到2050年,需要增加70%的耕地,人類才能養(yǎng)活自己。但地球上根本沒有這么多可增加的耕地。于是,科學家轉向海洋求助:在遠離海岸的開闊海域中養(yǎng)魚,可以給人類提供足夠的營養(yǎng)。我們可以大膽地預計,人類食物的藍色革命即將拉開序幕。
根據這段文字,“人類食物的藍色革命”是指( )。
A.對海洋產品進行深度加工,提高其利用率
B.海水養(yǎng)殖業(yè)將逐漸取代傳統農業(yè)的主導地位
C.加大深海養(yǎng)殖的力度,彌補近海養(yǎng)殖的不足
D.海洋魚類資源將在人類食物結構中占較大比重
解析:聯系上下文可知,“人類食物的藍色革命”是指:在遠離海岸的開闊海域中養(yǎng)魚,可以給人類提供足夠的營養(yǎng)。把握兩個要點,一是“魚”,二是“給人類提供足夠的營養(yǎng)”,四個選項中包含了這兩點的只有D。另外,本題中的“藍色革命”明顯是使用了修辭手法,其中,“藍色”是借代,由它最易聯想到海洋;“革命”是一種比喻的說法,指的變化很大。綜合這兩點可知,D項為正確答案。
方法四:注意特殊標點
有些標點本身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能夠幫助我們在文段中找到詞語或句子的準確含義。尤其當文段中出現冒號和破折號這兩種特殊符號時,我們要注意分析它們所起的作用。一般而言,冒號、破折號在句中多起注釋作用,其后的內容是解釋說明的內容。
【例題】 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詞典的編纂者不對,他們對詞匯的用法做出改動不會是隨意的,想必經過了認真的研究推敲。不過,詞典編纂者不能忽視一個基本事實以及由此衍生的基本要求:語言文字是廣大人民群眾共同使用的,具有極為廣泛的社會性,因此語言文字的規(guī)范工作不能在象牙塔里進行,而一定要走群眾路線。
這段話的“基本要求”指的是( )。
A.詞典編纂者不能對詞匯的用法隨意改動
B.詞典編纂者應該熟悉詞典編纂的具體過程
C.語言文字的規(guī)范工作要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
D.語言文字的規(guī)范工作應由廣大人民群眾來決定
解析:通讀文段可知,冒號后面的內容是對“基本要求”的具體解釋。冒號后面的內容重點說明的是語言文字的規(guī)范工作一定要走群眾路線,C項表述與此一致,為正確答案。
方法五:理解代詞適用就近原則
理解代詞的指代義尤其要注意聯系上下文,注意運用就近原則。代詞的出現,往往是在所指代的事物、人物之后,因此代詞的指代對象一般在上文。故理解代詞指代義時,一般從上句開始尋找,并依循由近及遠的規(guī)律,遵從就近選擇的原則。
【例題】 由于人為活動的破壞和自然因素的制約,多年得不到回補,水土流失日益嚴重。目前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循環(huán)方法,土地的將來很值得人們持續(xù)的關注。改變農業(yè)長久以來形成的勞作習慣并非一日可成,況且主要的是要改變農業(yè)的生產模式,這需要生產力的提高,顯然不可能一蹴而就。
文中的“這”指代的是( )。
A.人們的持續(xù)關注 B.改變農業(yè)長久以來形成的勞作習慣
C.改變農業(yè)的生產模式 D.找到適合的循環(huán)辦法
解析:此題答案為C。就近找答案。與“這”最近的是“改變農業(yè)的生產模式”,C項與此相符,即為正確答案。
更多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可參看2017年公務員考試技巧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