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申論考試中,熱點有特定的含義,給定資料的內容,大多是某一個或某幾個熱點的反映,山東公務員網專家結合多年教學經驗為考生總結申論“熱點”題材規(guī)律,幫助考生備戰(zhàn)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
申論考試命題的題材具有普遍性、時效性、非敏感性的特點,這是無論國家級還是地方各級考試所共同遵循的規(guī)律。
一.普遍性
題材反映的是全國各地、各領域、各行業(yè)、各層級普遍存在的問題,蘊含的對策思路是全國要共同遵循的指導思想或原則。例如,2008年國考以怒江水電開發(fā)為題材,主題是科學發(fā)展;2009年浙江省考以應對金融危機為題材,主題是推動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和經濟轉型;2009年北京市考以提高市民文明素質為主題,領導經濟建設、應對金融危機和加強公民文明素質建設是全國各級各地政府普遍面臨的宏觀問題,按照科學發(fā)展觀要求轉變發(fā)展方式、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道德建設與依法管理結合,是政府處理上述問題必須遵循的指導思想和工作方針。
二.時效性
申論命題在選題的時間范圍上,突出當前熱點;在當前一個時期的熱點中突出當年熱點,在當年熱點中突出最“熱”熱點,這些熱點問題與政府的施政重點通常表現為一定程度的重合。例如2007年前后“史上最牛釘子戶”等話題顯示出征地拆遷問題突出,當年國考主題為“土地是關系到國家穩(wěn)定與發(fā)展的命脈”;2009年浙江省申論主題為當前政府關注的首要問題——應對經濟危機,加快經濟轉型。在保持整體時效性的同時,申論命題也會表現出“反規(guī)律”性,即回避過于熱門、社會關注過于集中的話題,增加命題的不可預測性,以免被應考者押中題目。例如2009年國考就回避了公眾普遍關注的抗御自然災害、保證食品安全、處理群體事件等問題,而選擇了相對為人所忽略但又有一定時效性的應對金融危機和糧食危機問題。
三.非敏感性
申論題材不可能是高度敏感性的話題,如涉及國家根本政治制度的政治體制改革和民族、宗教、人權、外交、國防、腐敗、刑事案件等問題,一是不會涉及層次過高的問題,二是不會涉及關系過于復雜的問題,三是不會涉及爭議性過強、國家和地方政府尚無定論的問題。應試者不必過多地關注敏感性、爭議性話題,應把備考的主要精力放在國家和社會事務中一個具體領域如民生、經濟、文化、教育、環(huán)保方面,放在一省一地經濟社會發(fā)展中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對于突發(fā)性公共安全事件、應急管理等相對敏感的問題,要有所積累和研究,但要側重技術層面,設想就事論事、如何妥善解決問題,而不要陷入到政治體制、意識形態(tài)、官員素質等方面的爭議中去。例如,2006年國考以《提高政府應對突發(fā)公共事件能力》為題,涉及到“非典”、工業(yè)事故、密云觀燈人群踩踏傷亡、禽流感、自然災害等事件,所提到的事件只是以訪談中一筆帶過的方式出現,沒有深入追究其中的政府責任,經過試題的處理已不具備敏感性;2008年山東安置軍轉干部考試以《機關干部保持奮發(fā)有為的精神狀態(tài)》為題,提出了要從“甕安事件”中反思什么的問題,甕安事件屬于敏感性的群體事件,但在出題時已經得到了妥善處理,貴州省委書記對當地黨委、政府工作的深刻反省得到了輿論的高度肯定,因此事實上已不具備敏感性。
由此可見,申論命題規(guī)律是有規(guī)可循的,只要認真梳理近年事件,考生不難找出國考考試的申論命題。依照中公教育培訓發(fā)到專家總結的申論“熱點”命題規(guī)律復習申論,有的放矢,取得理想的應試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