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
面試熱點:虛假大學警示榜
http://m.wbuztre.cn 2013-08-09 來源:山東公務員考試網(wǎng)
【背景鏈接】
進入七月份,全國各地高考錄取工作逐步展開,考生在擇校時需要謹防被虛假大學蒙蔽。據(jù)《百所中國虛假大學警示榜》顯示,虛假大學校名往往冠以中國、首都等字樣,卻無辦學和招生資質(zhì),并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誘騙低分考生報名,詐騙學費。對此360互聯(lián)網(wǎng)安全中心表示,國內(nèi)假冒辦學的網(wǎng)站數(shù)量實際遠超百家,最近一周新出現(xiàn)的就多達300余個。此事引起公眾很大關注。
【標準表述】
[綜合分析]
其一,監(jiān)管漏洞導致虛假大學泛濫。假大學之所以如此泛濫,其根源就在于對假大學監(jiān)管的力度不夠已經(jīng)懲罰的措施不全導致。假冒偽劣產(chǎn)品侵害的是消費者的利益,而假冒的大學侵害的或者是學生的一輩子。如果學生在招生過程中被欺騙,輕則浪費金錢,重則在畢業(yè)之后找不到北,拿著一張?zhí)摷俚漠厴I(yè)證找不到工作。如此一來,一個學生的一輩子就遭殃了??梢姡摷俅髮W的后遺癥和傷害不小,但是防范虛假大學并非只能由消費者的學生和家長埋單,教育主管部門自然更不能坐視不管。
其二,虛假大學現(xiàn)象反映出教育資源分布不均。從這些虛假大學的手法上看,打著的幌子都是大的驚人,“北京”“中國”“首都”都是首選的大學假名號,這說明另外一個真實的問題,那就是北京的高校在現(xiàn)實中也是多得驚人,而從側面反映出來的問題也不容小覷。作為首善之區(qū)的北京積聚著中國最為優(yōu)質(zhì)的教育資源,尤其是大學教育資源,這也就難怪虛假大學也會盯上。其突出的問題卻是教育資源的不公平,尤其是中西部地區(qū),在虛假大學的欄目中都幾乎沒有,因為這些地方大學本身就少,如果出現(xiàn)在虛假的欄目內(nèi),根本就會被人識破。從這一點上看,虛假大學盯上北京這樣的地方造假也是有原因的。
其三,考生和家長相信“潛規(guī)則”是虛假大學立足的市場原因。其實,虛假大學的招生,通常不要求考生高考成績,同時許諾考生可以獲得國家承認的文憑,這種“天下掉餡餅”的事,考生和家長居然相信,是因為他們認為,有學校、教育機構是有這種“本事”的。近年來,在正規(guī)大學的招生中,也屢屢出現(xiàn)冒名頂替上大學、搞內(nèi)部指標等丑聞,因此,這也催生了家長和考生們相信“潛規(guī)則”的土壤。 很顯然,虛假大學是看準了當前大學和考生的問題進行的精準 “營銷”。尤其是虛假大學大量出現(xiàn)在北京,完全迎合考生的報考心理——很多中西部的考生都向往到北京等大城市讀大學。而這種虛假大學,有的騙了錢后,就人去樓空;有的假裝辦學,可卻無法給考生承諾的文憑。不管怎樣,最終受害的都是受教育者。
[措施]
對此,我們建議:
一是考生和家長在報考時必須理性分析,不要盲目輕信。在報考時,必須查閱招生機構的資質(zhì)、了解辦學條件、師資力量、課程設置、學歷授予。而對于民辦教育機構,教育部門的官方網(wǎng)站上都有明確的注冊、年檢信息,考生和家長只要多一個心眼就可以了。如果家長、考生明知對方違規(guī),可卻相信對方可以走通“潛規(guī)則”,這就不是受害者的問題,而是共同參與欺詐了——知道其違規(guī)操作,應立即報警維護消費者的權益。
二是監(jiān)管部門加大對虛假大學的查處力度。從根子上斬草除根不能單靠一個部門的執(zhí)法,而是需要教育、公安、工信、工商等多部門的聯(lián)合執(zhí)法。進一步來說,中央和地方政府有關部門應該組成虛假大學專項治理工作小組。這個“打假”專項小組可以由教育部門牽頭,具體來說,教育部門首先發(fā)布新聞,公告這所虛假大學根本不存在——沒有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備案;接著,工信部門查封這所虛假大學的網(wǎng)站,將移動電話和固定電話等作案電話強制停機;隨后,公安部門搗毀窩點,偵破虛假大學案件;最后由檢察院公訴虛假大學的犯罪嫌疑人,法院依法審理、判決。
免費學習資源(關注可獲取最新開課信息)